欧雷格小说阅读网>都市青春>铁幕1925 > 二一四章 风云上海滩(7)
    “我是江西婺源人。”那中年人嗫喏道。

    吴安平颔首表示鼓励,又问道:“婺源?朱熹故里,书乡,茶乡,好地方啊!婺源离这里有一千里吧,老哥怎流落到上海来了?”

    那中年人眼角抽搐几下,满脸的褶皱攒出一个苦笑,回话道:“要是有活路,谁愿意往外跑?还不是闹饥荒闹得?民国十四年(1925年),贵州、四川、湖南、湖北、江西都遭了灾,先是旱,后又涝,地里根本没收成。不到半个月,婺源就饿死几百人,我们没办法,就逃荒到了江苏,后来又听说上海讨生活容易,就又过这边来了。”[]

    “上海实际怎样?”吴安平朝中年人递去一支烟。

    “也不太容易,不过总比江苏、江西要好。”中年人双手哆嗦着接过,在鼻端狠狠嗅了一下,却没有点上,只是夹在了耳后。

    话匣子一打开,气氛就轻松许多。其他人排队领粥的领粥,围观的围观,也有一些人在吴安平和中年人两米外蹲成一圈,静静倾听两人说话。

    这中年人倒不是乞丐,而是在“飞星”人力车公司当车夫,只是正如他所说,在遍地黄金的大上海讨生活,远不像想象那么容易。

    上海的工资水平并不低,但关键问题是,只有很少的酬劳能落到工人手中,中间扒皮的人既多,而且个个扒起来都异常凶狠。据这中年人说,飞星人力车公司给底下车夫的酬劳,实际是每日四角钱,但真正到他手的只有一角五分,最多有时能到两角。中间的钱,是被大小两层工头抽去了当佣金,大工头每人每日抽一角,小工头则抽一角到一角五分。

    每日四角钱,每月就有十二块银元,如果注重节省,足够养活三五口人。但如每日只剩一角五分,每月才只有四块半银元,摊到一人吃饱全家不愁的,还问题不大,要是有几个家口,这日子过得就不是紧巴能够形容的。

    吴安平没想到是这种情形,便问道:“为何非要依靠工头?没他们从中抽佣,岂不更好?”

    那中年人答道:“不止是人力车公司,在其他的公司和工厂也一样,活计都是包下来的,不经过工头,根本无活可干。起先只有租界里的公司和工厂会这么干,现在华界也都跟着在搞,哪里都一样。不过,也能找到没工头的活计,但那样的活计,三天有两天没有,不长久,反不如有工头依靠。”

    这时,另外有个蹲在一旁的年轻人插话道:“工资根本到不了我们手,都是工头直接去领,再往下发。要是自己去找老板,被工头知道,不但要挨顿打,连饭碗都得丢掉。那些工头很多都在帮在会,老板有时候也不愿惹。还有,要是有工头,临时招工就很方便,也能随时解雇,很多老板本身也乐意这么干。”

    “你也在人力车行干?”吴安平转身问道。

    那年轻人有些害羞:“不是,我在码头做脚夫。”

    “码头好些吧?”

    “也不好。码头上抽头的人更多,除了最上面的‘把头’,中间还有‘挡手’和‘跑码头’,下面才是‘拆账头’。公司直接把工资发给‘把头’,‘把头’、‘挡手’和‘跑码头’先抽一层,再发到‘拆账头’手中,‘拆账头’再抽走一层,才把钱发到我们这些干‘里挡’、‘外挡’、‘杠棒’、‘老虎车’的脚夫手中。‘把头’是大工头,‘拆账头’是小工头,‘挡手’和‘跑码头’是狗腿子。”